新华西街道让“家门口”的就业服务 更有保障
近年来,新华西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就业服务工作,按照统筹规划、分步实施的原则,进一步加强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及场所建设,完善服务功能,提升服务水平,不断打出就业服务“组合拳”,全力打造群众“家门口”的就业创业生态圈。
一、就业群体在哪里,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
以党建引领促服务,以高效服务优环境,街道党工委通过盘活辖区公共服务资源,建强配齐各类服务阵地,创新打造多层次、实用化、有温度的服务阵地,切实增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,提高基层治理水平。一是针对商业街区实际情况,围绕“街道统筹、商圈领跑、商户聚合”的思路,精心打造“一个主阵地+N各基站点”(即:商圈联盟“红色驿站”、社区“暖心驿站”)的红色服务体系,采取“横向联系、纵深发展”的方式,由街道统筹,将辖区市场管理所、执法中队、派出所、包联单位等部门单位纳入联盟成员单位,围绕就业服务群体、商圈企业、个体工商户日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进行座谈交流,化解矛盾问题。目前,联合部门解决就业问题31件,上门化解矛盾纠纷43起。二是以满足商圈商户及“新市民”多样化需求为导向,街道积极发动工作人员认领驿站志愿服务岗位,参与驿站日常管理服务,每周二街道工作人员“零距离”为商户及居民提供帮办代办服务,目前已开通老年人交通补贴金、残疾人两项补贴线上申请、居民医疗、养老等帮办代办服务,让周边商户及居民足不出“圈”,免去“白天生意忙,看店跑不开”的烦恼,让他们在“家门口”享受便捷就业服务。目前,累计提供各类帮办代办服务70余件,开展就业宣传活动3次。
二、哪里需要服务,就业服务力量就匹配到哪里
让居民好就业、就好业,需要我们精准掌握各项就业政策、优化就业服务质量、细化就业人群统计,更需要统筹人员力量加以支撑。近年来,街道社区紧盯就业人员服务需求,一是搭建“线上+线下”服务矩阵,“线上”通过社区入户调查,摸排统计辖区失业人员基本情况,依托“循爱新华西”“乌海直聘”及乌海市公共就业服务网等平台,为失业人员主动联系符合条件的工作岗位,今年以来,已帮助10余名辖区失业居民联系工作;“线下”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小区公示栏等,张贴、发布辖区企业各类招聘信息,同时配备人社一体化机能帮助居民及时获取就业创业政策、岗位招聘、技能培训等信息,帮助居民联系解决就业30余人。此外联合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开展现场招聘会,搭建用工平台,达成就业意向67人次,现场发放宣传资料370余份,切实打通基层就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二是探索深化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方法途径。“一句问候、一个微笑、一壶热水”,让服务工作出现在就业群体最需要的地方,让“新市民”感受家的温暖,鼓励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。街道社区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“社区熟人”“走街串巷”的工作优势,从参与矛盾隐患发现、政策宣传等“小切口”解决基层治理的“大问题”,从而不断推动新就业群体服务凝聚与融入社区治理实现“双向奔赴”。目前启动运行的“暖心驿站”可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纳凉歇脚、充电续航、帮办代办、休闲阅读、防雨用具等特色服务。
三、居民需要什么职业技能,我们就开展什么技能培训
以群众就业服务需求为导向,社区通过全面掌握小区内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,及时了解就困人员基本情况和求职需求,做到人员底数清、就业愿望清、培训意向清,通过精细化摸排统计,目前辖区有就业需求的失业人员共321人。在此基础上街道积极对接市区人社部门、辖区培训学校,针对零工、返乡大学生、待业青年、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人员就业需求,在社区及培训学校内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。面对电商直播行业的飞速发展和辖区年轻群体的就业需求,目前已组织开展的“电商直播带货”培训吸引了辖区30余名失业人员登记报名。后期,还将根据居民需求开展家政服务、汽修、保育等培训,为居民提供贴近生活的技能培训,缓解企业用工难题,帮助居民解决就业。
四、以就业困难群体需求为导向,让暖心帮扶促就业
为进一步深化“助残”新举措,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、灵活就业,街道始终坚持“服务细心”“关怀暖心”“帮扶贴心”的“三心”服务,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暖心服务,引导残疾人增强自立谋生动力。一是服务细心,根据每位残疾人的独特需求,科学地为其定制专属服务,每年为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,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,以及为有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,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,把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。二是针对残疾家庭关怀暖心,积极协调包联共建单位对残疾家庭进行一对一日常帮扶,与他们亲切交谈,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,详细询问他们最近的身体健康状况、生活情况、收入情况以及医疗、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,并送上慰问品,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,让残疾群体感受党和政府温暖。目前共结对帮扶5户。三是帮扶贴心,以帮助残疾人就近就业为立足点,特别是发掘辖区内有手艺的残疾人。依托各类公益集市等活动,开展残疾人家庭就业创业帮扶工作,免费开放摊位给有手艺的残疾人。提高其手工售卖率,扩宽就业渠道,不断地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,解决就业难题,目前共帮扶2人。
下一步,新华西街道将积极探索就业服务新实践,让就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元。一是利用市区两级就业服务平台,主动联系用工企业帮助辖区务工人员实现精准供需对接,为新市民群体提供便捷化、快速化的服务,努力实现用工对接“不见面”办理。二是以“循爱新华西”平台为依托,带动社区居委会、社会组织、包联共建单位、爱心企业等主体参与到就业服务队伍中来,壮大就业服务主体力量。三是深入挖掘小区内小手工艺人、小修小补人及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员,在各小区设置电子屏,发布各类服务信息,方便服务小区居民,为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,打通就业服务“最后一米”提供坚实保障。